荀子经典名言

时间:2024-02-13 作者:美句润

相关推荐

荀子经典名言75条。

说得到,也能做得到,这种人就是国家之宝。~~这样风格的短句你感兴趣吗?你不妨看看荀子经典名言75条,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!

荀子经典名言(1--19条)

1、表假设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。”

2、连词,表递进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博学而日参~己。”

3、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如死如生,如亡如存,终始一也。《荀子礼论篇》

4、"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"这句由荀子创造的名言表达了一个永恒的真理,人生总有一死,唯有留下公正正直的品德,才能在历史中被永远铭记。

5、尽管,荀子的行政思想带有一定的封建主义色彩,完全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,但也应该客观地看到,上述观点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较大的深远影响,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。

6、在荀子看来,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,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,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。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,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。由此,礼转为法。因此,荀子常有“礼法之枢要”“礼法之大分”的提法,而以礼法并称。在荀子那里,礼是介于义和法之间的一个范畴。在义礼并称时,礼多是指道德。在礼和法并称时,礼多指制度。荀子说礼是法之大分时,既是指礼为立法的原则,又是指礼作为原则的道德立场。法的制定和形式不纯属利益分配的问题,还有一个道义问题;法的一律化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,使一切人平等。但是礼的持守却仍然使得有学养的人们不至于沉落。荀子可以说是顾及到现实的利欲追求和必要性而又坚持道德理想,力求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思想家。

7、学不能够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——荀子《劝学》

8、人有气、有生、有知,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。力不若牛,走不若马,而牛马为用,何也?曰:人能群,彼不能群也。《荀子王制篇》

9、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国宝也;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国器也;……治国者敬其宝,爱其器——荀子

10、夫乐者,乐也,人情之所必不免也,故人不能无乐。乐则必发於声音,形於动静,而人之道,声音、动静、性术之变尽是矣。《荀子乐论篇》

11、怒不过夺,喜不过予。出自先秦《荀子·修身》

12、关于教育的内容方面,荀子特别强调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和《易》等儒家经典名著的重要性,尤其是《礼》和《乐》这两部儒家经典名著。因为这些儒家经典名著对于规范学者的行为规范,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13、精於物者以物物,精於道者兼物物。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。壹於道则正,以赞稽物则察,以正志行察论,则万物官矣。《荀子解蔽篇》

14、"知足者常乐,富贵者常忧。"这句荀子的名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,只有满足于现有的生活,才能真正感受到常乐。

15、人为知矣,不诚则不能化万民。

16、"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"这句荀子名言告诉我们,只有抛弃浮躁的心态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,才能达到明确的志向和广阔的前程。

17、非我而当者,吾师也;是我而当者,吾友也;谄谀我者,吾贼也。――《荀子・修身》

18、“敏而好学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,全句是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
19、没有诱惑的干名声,不怕飞。

荀子经典名言(20--38条)

20、田野荒而仓廪实,百姓虚而府库满,夫是之谓国蹶。――《荀子・富国》

21、人之于文学,犹如玉之于磨光。

22、给予别人比金、石、珍珠、玉更重要;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;听人说话,像钟鼓竖琴。

23、中绳:(木材)合乎拉直的墨线。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。

24、不被荣誉所诱惑,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。说明不求虚荣、不做亏德之事,自然可以堂堂正正、问心无愧地做人。

25、"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行,则习气之不化也。"荀子在这句名言中指出,如果一个人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,只是空谈学问而不实践,听说了正义却不能付诸行动,那么他的习惯也无法转变。

26、"言不由衷,行不由心,恶习不绝。"荀子在这句名言中强调,如果言行不一,不真诚,那么恶习就无法消除。

27、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

28、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,使有贫富贵贱之等,足以相兼临者,是养天下之本也。《书》曰:“维齐非齐。”此之谓也。《荀子王制篇》

29、中(zhòng)绳:(木材)合乎拉直的墨线。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。

30、先义而后利者荣,先荣而后义者辱。荣者常通,辱者常穷。——荀子

31、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

32、玉在山而草木润,渊生珠而崖不枯。――《荀子・劝学》

33、"生不逢时,死且无怨。"这句荀子的名言表达了一个坚定的信念,即使生活中遭遇逆境,一个真正的人也能坦然面对,无怨无悔。

34、"人之不肖,其过则恶;其恶一至,其后必从之,至于不可救者也。"荀子的名言提醒我们,一个人的恶行若不受到及时的纠正,就可能走上不可救药的道路。

35、荀子的一句名言是: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它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根本而不是表面的东西。

36、君子曰:学不能够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37、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(上、下:名作状,向上、向下)

38、友者,所以相有也;道不一样,何以相有也。——荀况

荀子经典名言(39--57条)

39、君子耻不修,不耻见污。——荀子

40、"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"这句警醒人心的荀子名言告诉我们,只有预见到远方的困境,才能避免即将到来的烦忧。

41、道虽迩,不行不至。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――《荀子・修身》

42、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43、以治气养生,则后彭祖;以修身自名,则配尧舜。——荀子

44、治气养心之术:血气刚强,则柔之以调和;知虑渐深,则一之以易良;勇胆猛戾,则辅之以道顺;齐给便利,则节之以动止;狭隘褊小,则廓之以广大;卑湿重迟贪利,则抗之以高志;庸众驽散,则劫之以师友;怠慢僄弃,则照之以祸灾;愚款端悫,则合之以礼乐,通之以思索。

45、四是倡导亲民爱民。荀子提出“君也,舟也;庶人也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。其中,“水能载舟,水亦能覆舟”一句以最浅显的道理建言君主平政爱民,使政权稳定牢固。

46、荀子生于公元前313年至238年,名况,字卿,因为西汉当时皇帝叫刘询,为了避讳皇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,他认为“人之性恶”,思想体系中有明显的唯物思想成份,可以说是个唯物主义思想家。

47、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——荀子名言

48、赠人以有益之言,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

49、乐易者常寿长,忧险者常夭折。――《荀子・荣辱》

50、荀子曾说: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这句名言启示人们要不断追求进步,勇往直前。

51、为之无益於成也,求之无益於得也,忧戚之无益於几也,则广焉能弃之矣。不以自妨也,不少顷干之胸中。《荀子解蔽篇》

52、美德是如此可贵,以至于坏人为了私利而行善。

53、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,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。

54、荀子的名言之一是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在追求真理、行善和勇敢面对困难时保持信心。

55、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。

56、《荀子非相篇》开篇就立场鲜明地批驳了相面术,他指出“相形不如论心,论心不如择术”看一个人的外表不如看他的内心思想,看人的思想不如看他怎么为人处世。外表即使丑陋而思想道德和处世方法好,他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堂堂君子,而只有漂亮的外表而思想道德和处世让人嫌恶,他在人们眼中只能是个小人。他说古代的人根本没有这种相面之事,真正有学问的人也从不谈论这个。

57、礼,因此正身也;师,因此正礼也。--。

荀子经典名言(58--76条)

58、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 《荀子・王制》

59、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也。地能载人,不能治人也。宇中万物,生人之属,待圣人然后分也。

60、对礼法、王霸之争的总结

61、尊严而惮,能够为师。

62、选贤良,举笃敬,兴孝弟,收孤寡,补贫穷,如是,则庶人安政矣。庶人安政,然後君子安位。《传》曰:“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”此之谓也。《荀子王制篇》

63、圣可积而致,途之人可以为禹。――《荀子・性恶》

64、人不能不乐,乐则不能无形,形而不为道,则不能无乱。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《雅》、《颂》之声以道之。《荀子乐论篇》

65、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――《荀子・劝学》

66、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

67、但他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变化,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政治观点,即礼法一体化和君臣民三者之间的政治秩序,进一步发展了儒学。荀子的政治理念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从荀子的《君道》一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礼法观、君臣观、君民观三个方面透视出他所构筑的隆礼重法,君逸臣劳及君舟民水的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。

68、君子养心莫善于诚。――《荀子・不苟》

69、不慕往,不闵来,无邑怜之心,当时则动,物至而应,事起而辨,治乱可否,昭然明矣。《荀子解蔽篇》

70、君子赠人之言,庶人赠人以财。——荀况

71、好学者尽其所能,好人尽其所恶。

72、务于远者,或失于近;治其外者,或患生乎内。

73、天之生民,非为君也;天之立君,以为民也——荀子

74、礼,所以正身也;师,所以正礼也。——荀子

75、说得到,也能做得到,这种人就是国家之宝。

本文来源://www.mjr2.com/m/4509.html